血便的颜色可能为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具体颜色与出血部位和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有关。若出现血便,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鲜红色
血液通常来源于肛门、直肠等下消化道部位。常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疾病,血液未经过长时间氧化即排出,因此呈现鲜红色。此类出血可能伴有排便时疼痛或肛门异物感。
2、暗红色
血液多来自结肠或小肠等中消化道。在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癌等疾病中,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被部分分解,导致颜色变暗。出血量较大时可能伴随腹痛、黏液便等症状。
3、黑色
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血液在胃酸作用下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柏油样黑色且带有特殊腥臭味。但需注意,服用铁剂、铋剂或食用动物血制品也可能导致黑便,需通过粪便隐血试验鉴别。
若发现粪便颜色异常,建议观察是否伴随腹痛、消瘦、头晕等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出现暗红色或黑色血便,需尽快进行胃肠镜检查。日常应注意记录排便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血便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便于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