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灶和结节的严重程度无法直接比较,需结合具体性质、位置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两者均属于影像学描述术语,但临床意义可能因个体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
结节通常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局灶性病变,常见于肺、甲状腺等器官。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如肺部的钙化结节、甲状腺囊性结节等。恶性结节可能呈现分叶状、毛刺征或伴有胸膜凹陷征,需通过增强CT、PET-CT等进一步评估。直径超过8毫米的肺结节通常建议3-6个月随访观察变化。
结节灶多指已形成明确病灶的结节样改变,可能伴随组织结构破坏。在肝脏影像中,结节灶可能提示肝硬化结节;在骨骼系统中可能为骨岛或转移灶。部分特殊类型如肺部磨玻璃结节灶,若出现实性成分增加或血管集束征,恶性概率可达60%以上。乳腺结节灶若伴有微钙化或血流信号丰富,需进行BI-RADS分级评估。
发现结节或结节灶应及时携带影像资料就诊,由放射科和专科医生联合评估。直径稳定2年以上的肺结节多为良性,但短期增大超过20%需警惕。建议完善肿瘤标志物、增强扫描或穿刺活检等检查,避免仅凭影像名称判断病情。40岁以上吸烟者发现肺结节建议每年低剂量CT筛查,甲状腺结节需结合TI-RADS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