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肚子胀气艾灸哪个部位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肚子胀气进行艾灸时,通常可选择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部位。这些穴位具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但需根据胀气的具体原因和体质差异,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艾灸此穴位可通过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因脾胃虚弱或寒凝气滞引起的腹部胀满。操作时可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处,以局部温热不烫为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

2、天枢穴

天枢穴在脐旁2寸处,左右各一。艾灸该穴位能调节肠道气机,对食积或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胀效果显著。建议用温和灸法,每日1次,注意避免灼伤皮肤,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

3、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此穴属足阳明胃经,艾灸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可采用回旋灸法,以穴位为中心画圈施灸,每次持续10-15分钟。

4、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处,适用于虚寒型腹胀。艾灸此处可温补下焦阳气,促进肠道蠕动。建议使用隔姜灸,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再施灸,能增强温中散寒的效果。

进行艾灸时需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若胀气伴随剧烈腹痛、呕吐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诊排查肠梗阻等急症。初次艾灸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确定穴位定位和灸疗时长,体质偏热或局部皮肤破损者不宜施灸。日常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