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共有361个经穴和14条主要经络,但穴位总数可能因不同学术观点有所差异。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点。
1、穴位数量
传统中医记载的经穴共有361个,归属于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此外还有经外奇穴,如太阳穴、印堂穴等,总数可达2000余个。现代研究发现穴位多分布于神经末梢丰富或血管密集处,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2、经络数量
人体主要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组成。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左右对称分布。奇经八脉中任脉、督脉具有独立穴位,其余六脉多与正经交会。临床上常用十四经穴体系指导针灸治疗。
3、功能作用
经络系统通过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维持机体平衡。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足三里既可治疗腹泻也能缓解便秘。现代研究显示刺激穴位能调节神经递质分泌,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
进行针灸或穴位按摩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特殊体质人群如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师,避免刺激合谷、三阴交等特殊穴位。日常保健可采用轻柔的穴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