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包扎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清洁伤口、覆盖无菌敷料、适当固定包扎材料等步骤,具体需根据伤口类型进行处理。以下是常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清洁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表面,去除污物和异物。若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先通过压迫止血。清洁后可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周围皮肤,避免污染创面。
2、覆盖无菌敷料
选择大小合适的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面积需超过创缘2cm。较深或渗液较多的伤口可先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菌药膏,再覆盖油纱条防止粘连。
3、固定包扎材料
用医用胶布固定纱布四角,关节部位可用弹性绷带螺旋式缠绕。包扎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容易脱落。
4、定期更换
浅表伤口每24小时更换敷料,感染性伤口需每日更换2-3次。揭除敷料时若发现与创面粘连,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再缓慢取下。
5、特殊处理
动物咬伤、深穿刺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在初步包扎后应及时就医。烧伤创面需使用银离子敷料,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建议使用含生长因子的新型敷料。
包扎后需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加剧、渗液增多或异常气味,肢体末端应注意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建议在包扎后24小时内接种破伤风疫苗,持续渗血的伤口需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包扎部位麻木,应立即解除包扎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