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肝包虫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肝包虫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在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其感染途径主要与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有关,常见于畜牧地区。

1、病因

肝包虫病的病原体为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人类因误食虫卵后,幼虫在肠道孵化并随血液迁移至肝脏,逐渐形成包裹性囊肿。这种囊肿外层为角质层,内层为生发层,可产生大量子囊和头节。

2、症状

早期可能无明显不适,随着囊肿增大,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食欲减退。若囊肿压迫胆道,可能引发黄疸;若囊肿破裂,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或腹腔播散感染。部分患者可触及肝脏肿大或出现包块。

3、治疗

临床常用阿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抑制囊肿生长。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有并发症的囊肿,需手术切除或进行穿刺引流。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可降低治疗创伤,术后仍需持续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预防该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蔬菜。接触牛羊等中间宿主后应及时洗手,畜牧区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超声筛查。若出现不明原因肝区不适或腹部包块,应及时就医完善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