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进行艾灸治疗时,通常可选择长强穴、承山穴、二白穴等穴位辅助缓解症状。艾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同时需结合其他治疗方式,避免延误病情。
1、长强穴
该穴位位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是督脉的起始穴位。艾灸长强穴可通过温热刺激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核充血肿胀的情况,对于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操作时需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2、承山穴
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穴位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艾灸时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肠道气机,缓解因气血瘀滞引起的痔疮疼痛。临床常配合针刺使用,每次艾灸时间建议控制在10-15分钟。
3、二白穴
属于经外奇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两侧。此穴位为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艾灸刺激可调节脾胃功能,改善中气下陷所致的痔核脱出。操作时可采用回旋灸法,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需根据痔疮的具体分型(如内痔、外痔或混合痔)选择适宜穴位。若出现便血不止、痔核嵌顿或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排便,避免久坐久站,配合温水坐浴等护理措施可增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