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六大表现主要包括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消化道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随病情进展逐渐显现。
1、持续高热
伤寒的发热通常呈阶梯形上升,体温可达39-40℃,持续1-2周。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期间一般无寒战或出汗。
2、相对缓脉
患者体温升高时,心率不会相应加快,表现为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例如体温达40℃时,心率可能仅90-100次/分,这是伤寒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3、玫瑰疹
在病程第7-14天,约30%患者胸腹部会出现直径2-4mm的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通常无明显瘙痒,持续3-5天后自行消退。
4、肝脾肿大
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脾脏肿大,触诊质软有压痛;约30%患者伴随肝脏轻度肿大,但肝功能异常相对少见。
5、消化道症状
早期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后期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典型特征为舌苔厚腻(伤寒舌),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6、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中毒性脑病表现,称为"伤寒面容",严重者可能进展至谵妄或昏迷。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高热伴相对缓脉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确诊需进行血培养、粪便培养或肥达试验。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接触患者后需彻底洗手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