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念珠菌感染人体通常与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免疫系统受损、侵入性医疗操作、接触感染源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该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存在易感条件时,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1、皮肤或黏膜屏障破坏
皮肤破损、烧伤或黏膜损伤(如口腔溃疡)可能导致热带念珠菌通过创面直接侵入。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易出现微小裂口,常成为感染入口。长期佩戴义齿造成的口腔黏膜磨损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艾滋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其免疫防御能力减弱,无法有效清除入侵的真菌。此类患者感染后易发展为侵袭性念珠菌病,甚至引发血流感染。
3、侵入性医疗操作
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留置或机械通气等操作可能将真菌带入体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因频繁接受侵入性治疗,感染概率显著增加。导管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为真菌定植提供了有利环境。
4、接触感染源
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或医院环境中的真菌孢子,可能通过接触传播感染。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若母亲存在生殖道念珠菌病,也可能发生垂直传播。
5、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使热带念珠菌过度增殖。当肠黏膜完整性受损时,真菌可能发生易位进入血液循环,这种情况常见于接受腹部手术或肠外营养的患者。
预防感染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避免滥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发热、皮肤红斑或黏膜白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