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有关。当心脏泵血或舒张功能受损时,可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长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从而影响心脏收缩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
2、高血压性心脏病
持续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表现。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3、心肌病
遗传因素或心肌炎可能引发心肌结构异常,造成心脏扩大、收缩力减弱。这类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可能需要辅酶Q10胶囊、地高辛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
4、心脏瓣膜病
风湿热或退行性病变会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患者可能伴随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5、先天性心脏病
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可能遗留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畸形,长期加重心脏负担。这类疾病通常需要早期介入封堵或外科矫治。
若存在气促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明显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并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