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肩周炎针灸治疗部位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部位通常以肩关节周围穴位为主,同时配合远端穴位进行综合调理。常见取穴包括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等,部分情况可配伍曲池、合谷等远端穴位。具体选择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

1、肩髃

位于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当上臂外展时呈现两个凹陷,前方凹陷即为该穴。针灸此穴可疏通手阳明大肠经气血,缓解肩前侧疼痛及上肢抬举受限,常用于治疗肩关节活动障碍。该穴进针深度一般为1-1.5寸,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

2、肩髎

定位在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肩髃穴后方的凹陷中。此穴属手少阳三焦经,针刺可改善肩后侧疼痛和夜间痛甚的情况,对肩关节外旋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临床多采用斜刺法,深度约0.8-1.2寸。

3、肩贞

位于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属手太阳小肠经。该穴主治肩胛区疼痛和上肢后伸受限,对肩周炎伴随肩胛骨周围肌肉僵硬效果显著。针刺时需注意避免伤及深层的腋神经,常配合温针灸加强疗效。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建议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应注意肩部保暖,避免提拉重物,可配合热敷、推拿等物理疗法。若出现晕针、局部血肿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禁止施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