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虚是中医常见证型,主要表现为胃阴不足、虚热内生。常见症状包括胃脘隐痛、口干咽燥、饥不欲食等,调理方法通常涉及饮食调整、中药滋补等方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胃脘隐痛
胃阴虚患者常出现胃部隐隐作痛,疼痛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进食后可能稍有缓解。这种疼痛多因胃黏膜缺乏阴液滋养,胃壁失于濡润所致。
2、口干咽燥
由于胃阴不足不能上承,患者常感口舌干燥,即使饮水也难以缓解。伴随咽喉干涩感,尤其在夜间或空腹时加重,可能出现嘴唇干裂、舌面少津等体征。
3、饥不欲食
患者虽有饥饿感但食欲减退,进食少量即有饱胀感。此症状源于胃阴亏虚导致的消化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异常,常见于长期饮食不节或热病后期人群。
4、大便干结
阴虚内热耗伤津液,肠道失润易致便秘,大便呈羊粪状且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小便短赤、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
5、舌红少津
典型舌象为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舌苔少或剥落,严重者可见裂纹舌。脉象多细数,反映体内阴液不足、虚火偏旺的病理状态。
日常调理建议选择银耳、百合、石斛等滋阴食材,避免辛辣燥热食物。症状持续者需至中医科就诊,经辨证后可服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方剂,严禁自行滥用清热类药物以免加重阴液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