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是一种视神经纤维受损的退行性病变,通常可能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瞳孔异常及视盘改变等症状。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需结合眼科检查综合判断。
1、视力下降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模糊或减退,通常为渐进性发展,但若由急性病变引起也可能突然发生。例如青光眼或视神经炎导致的萎缩,可能伴随短时间内视力急剧下降。
2、视野缺损
患者可能出现视野范围缩小,表现为只能看到中央区域而周边视野消失的管状视野,或是特定区域出现暗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萎缩常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
3、色觉异常
患者对颜色的辨识能力下降,尤其是红色和绿色系的辨别困难较为典型。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色觉障碍往往早于视力下降出现,可通过色觉检查图进行初步检测。
4、瞳孔异常
患眼可能出现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表现为光照患眼时双侧瞳孔收缩幅度减弱。这种体征在单侧病变中尤为明显,是视神经功能受损的重要客观指标。
5、视盘改变
通过眼底镜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颜色变苍白,血管变细,严重者出现视盘凹陷。在继发性萎缩中可能伴随视网膜病变特征,如高血压引起的萎缩常合并动脉狭窄和反光增强。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控制青光眼眼压、治疗视神经炎等,部分患者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改善症状,但已萎缩的神经纤维不可再生,早期干预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