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什么

李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间接表达负面情绪和抵抗外界要求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模式。这类人群通常不直接表露不满,而是通过拖延、抱怨、消极应对等方式进行隐性对抗,容易对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核心表现包括对权威的隐性抗拒,例如在工作中故意降低效率,在家庭中沉默冷战。他们常以看似合理化的借口推卸责任,如“我忘记了”“我已经尽力了”。这类行为往往源于既想维持表面和谐,又无法妥善处理内心矛盾的心理冲突。成长环境中的过度控制、情感忽视,或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都可能促成这种应对模式的形成。当遭遇压力时,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冷处理、阳奉阴违等非直接方式来表达不满。

若发现自己或他人存在此类行为特征,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探索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人际关系治疗能改善沟通技巧。日常中可尝试建立情绪日记,记录触发事件与真实感受,逐步培养直接表达需求的能力。对于持续影响社会功能的情况,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