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结膜结石的形成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泪液分泌异常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通常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及物理处理等方式改善。若结石未突出结膜表面且无不适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引发异物感或角膜损伤,则需及时就医。
1、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会导致结膜上皮细胞增生、脱落,并与黏液、脂质等物质混合形成小结石。患者常伴有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控制炎症。
2、泪液分泌异常
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使结膜表面代谢产物堆积,逐渐钙化形成结石。此类患者需长期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并配合热敷促进睑板腺功能恢复。
3、外界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风沙、粉尘或佩戴隐形眼镜不当,易造成结膜上皮损伤,加速结石形成。建议佩戴防护镜减少刺激,并规范使用隐形眼镜护理液清洁镜片,避免超时佩戴。
对于已形成的结膜结石,若突出结膜表面引起摩擦感,需由医生在表面麻醉下用无菌针头剔除。术后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预防感染,并继续治疗原发疾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出现持续眼痒、异物感应及时就诊眼科检查。切勿自行挑除结石,以免造成结膜撕裂或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