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口齿不清是怎么回事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口齿不清可能是由生理性原因引起,也可能与脑卒中、神经系统疾病、听力障碍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

情绪紧张、焦虑或疲劳可能导致暂时性口齿不清,通常在情绪平复或休息后缓解。部分儿童在语言发育期可能出现暂时性构音障碍,这与口腔肌肉协调性不足有关,可通过语言训练改善。口腔溃疡、牙齿缺损等局部结构异常也可能影响发音清晰度。

2、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事件可能损伤大脑语言中枢,导致运动性失语或构音障碍。患者常伴有偏瘫、面瘫、吞咽困难等症状,需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治疗需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等,后期配合语言康复训练。

3、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会导致面部肌肉僵硬和声带震颤,引发发音含糊。多发性硬化可能影响控制言语的神经通路,造成断续性发音。治疗可选用左旋多巴制剂、普拉克索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进行呼吸训练和发音练习。

4、听力障碍

先天性耳聋或后天获得性听力损失会影响语音模仿能力,导致发音不准。需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评估听力,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可改善。儿童建议在3岁前进行干预,配合语言康复治疗。

若排除紧张、疲劳等生理因素后仍持续存在口齿不清,特别是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语言治疗师可通过构音器官检查、语音评估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恢复效果。日常可通过朗读练习、呼吸训练等方法加强口腔肌肉协调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