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胃黏膜引发的慢性炎症。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胃酸分泌减少和贫血表现。

1、自身免疫异常

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识别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或内因子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持续攻击胃黏膜的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和胃黏膜萎缩。长期损伤可能累及胃底和胃体区域。

2、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携带HLA-DQA1等特定基因型,使免疫系统对胃壁细胞成分更敏感。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较常人升高3-5倍,常与桥本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共存。

3、幽门螺杆菌感染

约30%患者存在该菌感染,其产生的氨和毒素可能破坏胃黏膜屏障,暴露壁细胞抗原引发交叉免疫反应。感染会加速胃黏膜萎缩进程,增加恶性贫血风险。

4、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壁细胞受损导致内因子分泌不足,影响维生素B12在回肠的吸收。长期缺乏可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舌炎、手足麻木等症状。

该病需通过血清学检测(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免疫反应,辅以维生素B12注射替代治疗。合并感染者需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建议定期监测胃功能和血常规,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及易消化食物,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胃黏膜肠化等癌前病变。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