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黄疸、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以及乏力等。这些症状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需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皮肤瘙痒
胆汁酸在皮肤沉积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皮肤瘙痒。瘙痒通常较为顽固,尤其好发于手掌、足底等部位,夜间可能加重,严重时影响睡眠。
2、黄疸
由于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出现黄染。黄疸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可能伴随皮肤黏膜颜色逐渐加深。
3、尿色加深
胆红素经肾脏排泄增加,使尿液呈现深黄色或浓茶色。尿液颜色变化常早于黄疸出现,是胆汁排泄障碍的早期信号之一。
4、粪便颜色变浅
肠道内缺乏胆红素,导致粪便中粪胆原减少,使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脂肪泻,因胆汁不足影响脂肪消化吸收。
5、乏力
长期胆汁淤积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导致营养代谢障碍,引发全身倦怠、食欲减退等症状。乏力程度因人而异,活动后可能加重。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