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致,也可能与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因素有关。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及病因判断。
1、生理性因素
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或老年人,因迷走神经张力较高,可能出现心率偏慢的情况。这类人群通常无头晕、乏力等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2、窦房结功能障碍
心脏起搏点窦房结因缺血、退行性变等原因导致功能异常,可能引发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钟。患者常伴有晕厥、黑蒙等症状,需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药物治疗可选用阿托品片、异丙肾上腺素片等改善传导。
3、心肌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心肌炎症反应时,可能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使用辅酶Q10片、维生素C片等营养心肌药物,重症患者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引起心率减慢。患者可能伴有畏寒、水肿等症状,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若出现胸闷、晕厥等伴随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注意避免擅自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心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