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肠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症。
伤寒沙门氏菌经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导致全身中毒反应。疾病发展分为初期、极期和缓解期,初期以发热、头痛为主,随后体温呈阶梯状上升;极期可能出现特征性的玫瑰疹、相对缓脉及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诊断常依赖血培养、骨髓培养或肥达氏试验。治疗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疗程需持续至体温正常后10-14天。重症患者需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预防伤寒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疫区居民或前往流行地区者可接种伤寒Vi多糖疫苗。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腹痛或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感染科就诊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恢复期患者仍可能排菌,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感染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