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胚窦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卵巢、睾丸、骶尾部等部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因其组织形态类似胚胎时期的卵黄囊结构,又称为卵黄囊瘤。
1、病理特征
内胚窦瘤的肿瘤细胞可形成类似卵黄囊的网状或腺泡状结构,部分病例会分泌甲胎蛋白(AFP)。这种特征性标志物在血液检测中常作为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依据,AFP水平升高对疾病评估有较高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症状存在差异。卵巢内胚窦瘤常表现为腹部包块、腹胀或疼痛;睾丸肿瘤可能出现阴囊肿块;骶尾部病变可能引起排便困难或下肢神经压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女性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
3、治疗方法
主要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方案。手术需彻底切除原发灶,术后常用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化疗药物。对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能辅以放疗,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以降低远期副作用风险。
该肿瘤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的特点,但规范治疗后生存率显著提高。建议患者选择具备儿童肿瘤或生殖细胞肿瘤诊疗经验的医疗中心,治疗期间定期复查AFP水平和影像学检查,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