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涎壅盛是中医学中的病理术语,指痰液和涎液在体内大量积聚、难以排出的状态,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常表现为咳嗽痰多、喉中痰鸣、口角流涎,严重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
痰涎壅盛的形成主要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或情志内伤有关。外感风寒、风热侵袭肺脏,可导致肺失宣降,津液凝聚成痰;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湿浊内生而聚为痰涎;长期情绪抑郁则可能影响气机运行,进一步加重痰湿壅滞。中医理论中“痰”多为黏稠病理产物,“涎”则质地清稀,两者共同积聚时可能引发咳喘、反酸、肢体困重等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这种情况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或代谢紊乱等疾病相关。
出现痰涎壅盛症状时,建议避免食用生冷甜腻食物,适当食用薏苡仁、白萝卜等健脾化痰的食材。若伴有发热、呼吸困难或持续咳痰,应及时到呼吸科或消化科就诊,通过胸部X线、痰液检查明确病因。药物治疗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常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方剂加减,同时可配合穴位贴敷等外治法。日常应注意保暖,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