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瘀滞多由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是中医常见的病理状态。长期存在相关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由医生辨证施治。
1、外感湿热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或久居湿地,湿热邪气通过皮肤腠理侵入人体。湿性黏滞与热邪胶结,阻碍气机运行,导致肢体困重、头闷如裹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汤等方剂清热利湿,配合针灸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调理。
2、饮食不节
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烧烤等食物,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阻滞经络,常见口苦黏腻、腹胀便溏等消化系统症状。临床常用四妙丸等中药方剂健运脾胃,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药食同源食材。
3、情志不畅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疏泄,气机郁滞后导致津液输布异常。气郁化火与湿浊相搏,形成湿热瘀滞互结,多表现为胸胁胀痛、经血暗红夹块等症状。治疗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方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调节情志。
出现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瘀滞表现时,建议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日常应注意避免冒雨涉水,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调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服用清热祛湿类中药,以免损伤脾胃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