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洋地黄毒苷治疗心衰效果如何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洋地黄毒苷是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改善症状的作用,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强心肌收缩力、控制心室率、调节神经体液机制等方面。具体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1、增强心肌收缩力

洋地黄毒苷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这种正性肌力作用可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改善全身器官的血液灌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水肿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2、控制心室率

对于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该药可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延长房室结不应期,有效降低心室率。这种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脏舒张期充盈时间,增加心输出量,但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3、调节神经体液机制

长期心衰患者常伴交感神经亢进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洋地黄毒苷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减轻心脏前负荷,但该作用在临床应用中需平衡获益与风险。

需注意该药治疗窗较窄,中毒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视觉异常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药物蓄积。目前临床多用于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患者,不作为心衰治疗的首选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