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脂肪分解产生过量酮体,导致血液酸化的一种代谢性急症,常见于糖尿病、长期饥饿、酗酒或高脂饮食等因素引发。其本质是机体在能量代谢异常时,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积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进而引发酸中毒。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缺乏或抵抗,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若未及时干预,可导致恶心、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2、长期饥饿
持续禁食或极端节食时,体内糖原耗竭,脂肪分解增加以提供能量,酮体生成超过代谢阈值。常见于神经性厌食、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形,可能伴随低血糖、脱水等表现。
3、酗酒
酒精抑制肝糖原分解,同时刺激脂肪分解,尤其慢性酒精中毒者易发生酒精性酮症酸中毒。患者常伴有呕吐、腹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糖正常或偏低但酮体升高。
4、高脂饮食
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生酮饮食),若代谢调节失衡,可能造成酮体蓄积。这种情况多为一过性,但合并糖尿病或肝肾功能异常时风险增加。
若出现呼吸有烂苹果味、乏力、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包括补液纠正脱水、小剂量胰岛素降低血糖及酮体、补充电解质等。日常需避免擅自调整降糖药物,合理控制饮食结构,定期监测血糖及酮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