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和白芍均来源于芍药的干燥根,但由于加工方式不同,导致两者在性味、功效以及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赤芍为野生芍药不去皮直接晒干入药,而白芍为栽培芍药经去皮、水煮后晒干制成。
1、性味差异
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温毒发斑或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以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为主要作用,多用于肝血亏虚引起的月经不调或肝脾不和导致的脘腹疼痛。
2、功效侧重
赤芍长于活血散瘀,能改善热入营血引起的烦躁谵语,对跌打损伤、癥瘕腹痛等血瘀证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芍药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侧重滋阴柔肝,可缓解血虚萎黄、四肢挛急等症状,所含芍药内酯苷对平滑肌痉挛有特异性缓解作用,常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3、适用禁忌
赤芍适用于血热、血瘀体质人群,但脾胃虚寒者慎用,可能引发腹泻等不适。白芍适合阴血亏虚患者,但阳衰虚寒、外感风寒者不宜使用,过量服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两者均需避免与藜芦配伍,孕妇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
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根据体质特征和具体病症进行药物选择。使用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配伍其他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