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伤口处理、局部浸润注射、肌肉注射、联合疫苗接种以及专业医疗操作等环节。该生物制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可自行接种。
1、伤口处理
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最后用碘伏消毒。彻底清创可减少病毒载量,为后续免疫制剂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局部浸润注射
清洗后的伤口周围需多点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剂量按每公斤体重20IU计算,需确保全部伤口深部及周围组织充分浸润。手指、足趾等狭小部位注射时需注意控制推注速度,避免局部压力过大。
3、肌肉注射
剩余剂量的狂犬免疫球蛋白应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肌肉处注射,禁止臀部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注射时针头需足够长(成人≥25mm)以确保药液进入肌层。
4、联合疫苗接种
免疫球蛋白注射后需在不同解剖部位(如对侧上肢)接种狂犬疫苗,首针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完成。两种制剂联合使用可形成被动-主动免疫保护,有效中和游离病毒。
需特别注意,所有注射操作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注射前需核对药品批号及有效期。特殊人群如孕妇、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注射后应留观30分钟以监测过敏反应。暴露后处置具有时效性,建议伤后立即前往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接受规范化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