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人体的影响涉及多个系统,通常包括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同时也可能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具体影响程度与饮酒量及个体差异有关。
1、消化系统损害
酒精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症状。长期酗酒可能损伤食管黏膜,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破坏肝细胞,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发展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2、神经系统影响
酒精作为中枢神经抑制剂,短期摄入会降低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出现言语增多、平衡能力下降等表现。血醇浓度超过0.1%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超过0.4%可能引发昏迷。长期饮酒会导致脑细胞萎缩,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
3、心血管系统影响
少量饮酒可能暂时扩张血管,但长期过量摄入会损伤心肌细胞,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研究显示每日摄入超过40克乙醇可使收缩压升高5-10mmHg。酗酒者发生心律失常、脑卒中的风险较常人高3-5倍,特别是房颤发病率显著增加。
日常应控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宜超过25克乙醇,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肝区疼痛、持续性心悸或戒断反应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心血管科就诊。饮酒前后避免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以防双硫仑样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