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突然加快、心慌时,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休息调整、物理方法、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常见处理方法包括适当休息、调整呼吸、遵医嘱用药等,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立即就诊。
1、休息调整
情绪紧张、剧烈运动等因素可能引发心跳加快,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休息。建议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避免外界刺激,通常休息10~20分钟可逐渐缓解。
2、物理方法
尝试通过深呼吸缓解,用鼻缓慢吸气4秒,屏气2秒后缓慢呼气6秒,循环5~10次。也可用冰袋敷面或冷水洗脸,通过刺激迷走神经降低心率。此方法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生理性异常。
3、药物治疗
若存在心律失常,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稳心颗粒、地西泮片等药物。β受体阻滞剂能减缓心率,抗焦虑药可缓解紧张情绪,中成药具有宁心安神作用,但需经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后使用。
4、原发病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等疾病会导致心悸,需针对病因治疗。如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片,贫血者补充琥珀酸亚铁片,低血糖时立即进食糖果。建议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5、及时就医
若伴有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血压波动等症状,或心率持续>150次/分,可能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室颤等危急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前保持患者镇定,避免自行用药。
出现心慌症状时应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监测血压和脉搏变化。建议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