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中的“气”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中的“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防御、固摄等功能,主要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类型。

1、推动作用

气能够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功能。例如气的运行可推动血液在脉道中流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维持呼吸、心跳等基础生理活动。当气不足时,可能出现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

2、防御与固摄作用

卫气分布于体表,能抵御外邪入侵,调节汗孔开合以维持体温。气的固摄功能可防止血液溢出脉外,控制汗液、尿液等体液排泄,维系内脏位置稳定。若卫气虚弱,易出现反复感冒、自汗;固摄失常则可能导致出血、遗尿或脏器下垂。

3、气的分类与分布

元气源于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积于胸中,主司呼吸和心搏;营气行于脉中化生血液;卫气循行体表抗御外邪。不同气的失调会引发特定症状,如宗气不足可致胸闷气短,营卫不和则易出现怕风、皮肤瘙痒。

日常需通过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及情绪调节以养气,避免过度劳累或情志抑郁损耗正气。若长期存在气虚症状如疲倦、易感冒等,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中药、针灸等方式调理气机。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