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内侧缘。其具体定位及功能如下:
1、定位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赤白肉际是指足底皮肤(较白)与足背皮肤(较红)的交界位置。该穴位在足大趾根部后方可触及的骨性凸起(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
2、取穴方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从足大趾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后推按,触及第一跖骨基底部的骨性凸起,在此处前下方约1横指宽的凹陷处即为公孙穴。可配合屈伸足趾的动作,帮助定位凹陷部位。
3、解剖位置
公孙穴的体表投影位于拇展肌上缘,深层为拇短屈肌。该区域分布有足背动脉的分支及足内侧皮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足底内侧神经。针刺时需注意避开浅表血管,避免出血。
4、功能主治
公孙穴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利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治疗胃痛、腹胀、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病症。现代研究显示,刺激此穴可通过调节内脏神经功能缓解胃肠痉挛。
日常按摩公孙穴时,可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揉3-5分钟,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若需进行针刺、艾灸等操作,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实施。注意避免在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施术,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