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于下肢。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下:
1、病因
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相关,长期吸烟、高龄等因素会加速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管内皮损伤引发血小板聚集,最终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2、症状
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后下肢肌肉疼痛、酸胀,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肢体发凉、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足趾溃疡或坏疽。股动脉、腘动脉等大中动脉常受累。
3、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如二甲双胍片)、调节血脂(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抗血小板聚集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血管严重闭塞时需介入手术(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或旁路移植术重建血运。
日常需监测血压血脂水平,严格戒烟并加强下肢功能锻炼。出现下肢持续性疼痛、皮温降低等症状应及时血管外科就诊,通过超声、CTA等检查明确病变程度,避免延误血管再通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