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发育迟缓、心脏杂音等症状。这些表现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具体症状会因缺损类型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1、发绀
由于心脏存在异常分流,部分静脉血未经过肺部氧合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液中氧含量降低。典型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呈现青紫色,尤其在哭闹或活动后加重。
2、呼吸急促
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效率。患儿常出现呼吸频率增快,特别是在吃奶时易出现呛咳、喘息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3、发育迟缓
心脏异常增加机体耗氧量,影响营养吸收和能量代谢。患儿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肌肉发育不良,与同龄儿童相比运动能力明显落后。
4、心脏杂音
血流通过狭窄瓣膜或异常通道时产生湍流,听诊时可闻及特征性的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但杂音响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关。
5、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伴有易疲劳、多汗、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杵状指(趾)或晕厥发作。室间隔缺损患者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法洛四联症患儿常有蹲踞现象。
若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多数病例可通过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日常活动耐量变化,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