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质是指尿液中检测出蛋白质成分,通常提示可能存在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肾脏损伤。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24小时<150mg),若检测结果异常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理性蛋白尿
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发热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称为功能性蛋白尿。这类情况通常为一过性,解除诱因后复查可恢复正常,一般不伴随其他肾脏损伤指标异常。
2、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使大分子蛋白质漏出。此类病理性蛋白尿常达到中等量(1-3.5g/24h)或大量(>3.5g/24h),常伴随血尿、水肿或高血压,需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3、肾小管间质疾病
药物损伤(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重金属中毒或间质性肾炎会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低分子量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排泄增加。此类蛋白尿通常为小分子蛋白,需结合尿蛋白电泳分析判断。
发现尿蛋白阳性建议及时复查尿常规,必要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测及肾脏超声检查。若持续异常需尽早就诊肾内科,通过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保健品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