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作为常用的医疗溶液,一般具有清洁伤口、稀释药物、补充体液、雾化治疗以及冲洗体腔等医疗用途。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其生理浓度和渗透压特性相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清洁伤口
氯化钠溶液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近,用于冲洗伤口时不会引起组织细胞过度脱水或肿胀,可有效清除创面污染物和坏死组织,促进愈合过程。
2、稀释药物
在静脉输液时常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用于稀释抗生素、化疗药物等高浓度制剂,确保药物浓度符合安全输注要求。
3、补充体液
当患者发生脱水、低钠血症或失血性休克时,氯化钠注射液能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常用于急诊补液治疗。
4、雾化治疗
通过雾化器将氯化钠溶液转化为微细颗粒,可湿化呼吸道黏膜,稀释痰液,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者的排痰能力。
5、冲洗体腔
在外科手术或透析过程中,氯化钠溶液常用于腹腔、膀胱等体腔冲洗,清除术中残留物并维持器官表面湿润状态。
使用氯化钠溶液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应不同临床场景。例如高渗盐水可用于局部消肿,而低渗溶液可能引发溶血反应。具体使用方式应遵医嘱执行,避免自行调整浓度或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