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因选择,常见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植入装置及外科手术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通常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片、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药物。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率,钠通道阻滞剂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钾通道阻滞剂有助于维持心脏电活动稳定性。
2、电复律治疗
适用于房颤、室颤等危急情况,通过体外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节律。该方法多在急诊条件下进行,需配合心电监护和抗凝治疗,治疗后需监测电解质及生命体征。
3、导管消融术
针对房颤、室上速等特定类型心律失常,通过股静脉置入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精确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该微创手术成功率可达70-90%,术后需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4、植入装置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植入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率,室颤高危患者需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这些装置能实时监测心律,在发生恶性事件时自动干预。
5、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先天性异常传导通路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实施迷宫手术或心脏搭桥术。手术会直接切除异常组织或改善心肌供血,多在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
出现心律不齐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若出现胸闷、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