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红外线在医疗中的哪些作用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红外线在医疗中通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加速组织修复、缓解肌肉痉挛以及改善局部代谢等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波产生热效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影响。

1、促进血液循环

红外线可穿透皮肤表层,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这种作用常用于改善冻伤、糖尿病足等末梢循环障碍性疾病。

2、消炎镇痛

通过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同时加速代谢废物排出,能有效缓解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红肿热痛。临床数据显示,红外线治疗可使60%以上患者的疼痛评分下降2级以上。

3、加速组织修复

红外线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缩短创伤愈合周期。对于术后切口、压疮等创面,配合红外线治疗可使愈合时间缩短3-5天,且瘢痕形成较轻微。

4、缓解肌肉痉挛

热效应可降低肌梭兴奋性,使骨骼肌张力下降。这在治疗腰肌劳损、颈椎病等疾病时效果显著,配合手法治疗有效率可达85%以上。

5、改善局部代谢

通过激活细胞线粒体功能,促进ATP合成,增强酶活性。这种作用对代谢性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辅助治疗效果,能加速尿酸结晶分解。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治疗距离保持30-50厘米为宜。存在出血倾向、高热或恶性肿瘤的部位禁用。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急性损伤24小时内不宜使用热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灼痛需立即停止。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