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药的常见名称包括茶苯海明片、苯海拉明片、东莨菪碱贴片、异丙嗪片以及地芬尼多片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选择。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存在差异,需结合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1、茶苯海明片
属于抗组胺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庭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兴奋性缓解晕车引起的恶心、呕吐。通常建议在乘车前半小时服用,部分人群用药后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反应,驾驶员需慎用。
2、苯海拉明片
同样为抗组胺药,能降低内耳前庭敏感性,预防晕动症发作。该药可能引起困倦、头晕或视力模糊,服药期间应避免操作精密仪器或高空作业。
3、东莨菪碱贴片
作为抗胆碱能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冲动传递减轻眩晕症状。贴片需在乘车前4小时贴于耳后皮肤,一次使用可持续72小时,但青光眼患者禁用此类药物。
4、异丙嗪片
具有镇静和抗组胺双重作用,适用于晕车伴焦虑症状者。由于该药属于处方药,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
5、地芬尼多片
可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功能,缓解晕车引起的眩晕感。常见副作用包括心悸、头痛,建议在出发前30分钟口服。
使用晕车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无禁忌证后方可服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与镇静剂或酒精同时使用。若乘车后出现严重呕吐、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