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常见于春夏季的农村或山林地区人群。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倾向或肝肾等多器官功能损伤。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核酸或抗体检测。治疗上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需在隔离病房进行器官功能保护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但部分患者可能因并发症危及生命。
预防该病需避免在蜱虫活跃季节进入草丛、灌木丛等区域,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若发现被蜱虫叮咬,应及时用镊子垂直拔出虫体并消毒皮肤,两周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医疗机构接诊疑似病例时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防止体液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