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是人体消化道末端的开口,连接直肠与体外,主要功能是控制粪便排出。其结构包括肛管、肛柱及周围括约肌组织,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肛门由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共同构成控便机制,内括约肌属于平滑肌层,不受意识支配,外括约肌为横纹肌可通过意识收缩。肛管长约3-4厘米,表面覆盖复层扁平上皮,具有痛觉敏感特性。肛柱形成的齿状线是黏膜与皮肤的分界线,此区域分布着丰富的静脉丛,长期便秘或用力排便易引发痔疮。肛门腺体分泌的黏液能润滑肠道内容物,促进顺利排泄。肛周皮肤褶皱容易藏匿细菌,需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日常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建议用温水冲洗。多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久坐或长时间蹲厕。若出现便血、疼痛、肿块脱出或持续瘙痒等症状,需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前,应按医嘱做好肠道准备以确保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