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阵发症是一种由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发的阵发性眩晕疾病,可能与血管压迫神经、局部炎症或内耳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其发作时通常表现为短暂性眩晕、平衡障碍、恶心等症状,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
前庭阵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庭神经受到异常刺激有关。当第八对脑神经的前庭部分受到邻近血管搏动性压迫时,可能引发神经纤维异常放电,导致前庭信号传导紊乱。这种情况常见于桥小脑角区血管走行异常的患者,血管与神经的接触摩擦会形成病理性刺激源。
该病症的诊断需要结合视频眼震图、听力测试和头颅MRI检查。其中高分辨率MRI可清晰显示神经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视频头脉冲试验能评估前庭眼反射功能,冷热试验则可检测半规管功能状态。部分患者还需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
治疗方面,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抗神经放电药物可作为首选,约60%患者用药后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血管压迫明确者,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术。日常管理中建议避免快速转头、弯腰等诱发动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少前庭系统敏感性。若频繁出现旋转性眩晕伴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排除听神经瘤等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