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脏密度减低是怎么回事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脏密度减低可能与脂肪肝、肝囊肿、肝硬化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该现象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可能与肝脏组织病变有关。

1、脂肪肝

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或酗酒可能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使得肝脏密度呈现均匀性减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一般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改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药物治疗。

2、肝囊肿

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寄生虫感染形成的囊性病变,会导致局部密度减低区。较小囊肿通常无需处理,直径超过5厘米的囊肿可能引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腹腔镜囊肿开窗术治疗。

3、肝硬化

长期慢性肝病导致肝组织广泛纤维化,再生结节形成后可能出现密度不均匀减低。患者常伴有腹水、脾大等体征,需使用恩替卡韦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安络化纤丸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治疗。

发现肝脏密度异常改变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肝功能、病毒学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肝炎患者需规律随访复查。任何药物治疗都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保肝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