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肝脾肿大等,可能伴随玫瑰疹和相对缓脉,需及时治疗以防严重并发症。
伤寒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通常在感染后1-2周出现阶梯式上升的体温,部分患者第二周胸腹部会出现淡红色玫瑰疹。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培养和肥达氏试验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治疗方面,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和阿奇霉素胶囊等,需遵医嘱规范使用以杀灭病原体。
预防伤寒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等易带菌食物,接触可疑污染水源时应彻底煮沸。在疾病流行区域建议接种伤寒Vi多糖疫苗,若出现持续发热伴消化道症状,应及时至感染科就诊并进行隔离治疗。恢复期患者仍可能排菌,需经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才可解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