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包小肠通常指肠套叠,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息肉或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婴幼儿较常见,但成人也可能发生,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肠道蠕动异常
肠道蠕动节律紊乱可能导致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中。婴幼儿因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等因素易出现肠道痉挛,可能引发肠套叠,表现为腹痛、果酱样便等症状。一般需禁食并就医,必要时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
2、肠道息肉或肿瘤
肠道内存在息肉、脂肪瘤或恶性肿瘤时,可能成为肠套叠的诱因。这类病变导致肠腔结构异常,易引发肠管套叠。成人出现肠套叠时,需通过肠镜或CT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确诊后可手术切除病灶并进行肠管复位。
3、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引起肠壁增厚、粘连,导致肠道蠕动不协调。反复发作的炎症可能形成局部狭窄或肿块,从而诱发肠套叠。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时需手术处理。
若出现持续性腹痛、便血或腹部包块等症状,尤其是婴幼儿突发哭闹、呕吐时,应立即就诊。肠套叠早期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延误可能引发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