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通常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术等,同时需注意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
1、巩膜扣带术
这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常用手术方式,适用于裂孔性视网膜脱落且玻璃体牵拉较轻的情况。手术通过硅胶带或硅胶海绵加压巩膜,使脱离的视网膜与脉络膜贴附,促进视网膜下液体吸收。术后需要保持头部特定体位,避免剧烈运动,通常需要住院观察3-5天。
2、玻璃体切除术
对于复杂性视网膜脱落或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需进行微创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医生通过眼内器械清除病变玻璃体,剥离增殖膜,并注入硅油或气体填充物帮助视网膜复位。该手术术后需严格保持俯卧位2-3周,定期进行眼压监测和眼底检查。
3、激光光凝术
针对视网膜裂孔尚未发生明显脱离的早期病例,可采用激光封闭裂孔边缘。通过光热效应使视网膜与脉络膜产生粘连,防止液体进入视网膜下间隙。该治疗通常在门诊完成,术后需避免揉眼和剧烈活动,1周后复查确认封闭效果。
4、药物治疗
术后常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伴有脉络膜脱离者,可能需要口服泼尼松片控制炎症。部分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1片和甲钴胺片促进神经修复,但药物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发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24小时内实施手术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术后3个月内避免高空作业、跳水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活动,每2-4周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监测视网膜贴合情况。若出现眼痛、视物变形等异常,需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