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脱疽病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脱疽病在中医中常通过辨证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见的证型包括寒湿凝滞、湿热毒盛、气血两虚以及瘀血阻络等,需结合具体证候选择治法。

1、寒湿凝滞

患者多表现为患肢发凉、苍白,遇冷疼痛加剧。中医认为寒湿之邪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需采用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治法。常用方剂为阳和汤加减,通过桂枝、附子等药物温通经脉,配合当归、川芎活血化瘀。

2、湿热毒盛

常见患肢红肿灼痛,或伴有溃疡渗液。此证因湿热蕴结、瘀毒内聚所致,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为主。可选用四妙勇安汤,其中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当归、甘草活血和中,必要时加连翘、黄柏增强清热效果。

3、气血两虚

病程较长者多见肢体萎缩、创面苍白难愈,伴乏力面色无华。此证需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方用八珍汤加减,以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熟地黄、白芍养血,黄芪、肉桂可酌情添加以温通气血。

4、瘀血阻络

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皮肤紫暗,舌质瘀斑。治法侧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桃仁、红花破血逐瘀,辅以地龙、全蝎等虫类药增强通络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演变调整方药,外治法如熏洗、膏药贴敷可辅助内服汤剂。建议患者尽早就诊中医专科,由医师四诊合参后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