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隐匿且易转移,患者预后通常较差,需要积极进行规范治疗。
1、恶性程度高
肝门部胆管癌属于胆管细胞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侵袭性强,容易向周围肝组织及血管浸润,导致肝功能受损和胆道梗阻。
2、早期诊断困难
该病早期常表现为无痛性黄疸或轻微腹部不适,易被误诊为肝炎或胆结石。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3、治疗难度大
由于肿瘤位于肝门区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手术切除需联合部分肝切除或血管重建,风险较高。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复发率仍可达30%-50%。
4、易转移复发
肿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或经血行转移至肺、骨骼等器官。即使经过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仍有较高概率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5、并发症较多
胆管梗阻可能引发胆管炎、肝脓肿等感染性并发症,晚期患者常合并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或恶病质,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确诊肝门部胆管癌后,建议患者到肝胆外科专科就诊,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支架植入或姑息性治疗。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保持积极心态并严格遵医嘱随访,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