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器官供血不足、休克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危害,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若血压长期偏低或伴随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头晕、乏力
血压过低时,血液无法有效输送到脑部,可能导致脑细胞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因全身血液循环减慢,出现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表现,尤其在突然起身或长时间站立时更明显。
2、器官供血不足
长期低血压可能影响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心脏供血不足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悸;肾脏血流减少可能导致尿量减少、代谢废物堆积;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器官功能损伤。
3、休克
急性严重低血压可能引发休克,表现为意识模糊、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急促等,常见于大出血、严重感染或过敏反应等情况。这是危急重症,需立即抢救以避免多器官衰竭。
4、认知功能下降
慢性低血压患者脑部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可能影响记忆力、注意力及反应速度,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此类症状,部分人可能误以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适当增加水分和盐分摄入(无禁忌症情况下)。若反复出现晕厥、胸闷或尿量明显减少,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