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冲水降温、消毒处理、药物应用、水泡处理以及及时就医等。需根据烫伤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感染或加重损伤。
1、冲水降温
烫伤后需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患处15-20分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减轻组织损伤。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可强行撕脱,应剪开衣物后持续冲洗。
2、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清除表面污染物。不可使用酒精、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以免加剧疼痛或损伤新生组织。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和污染。
3、药物应用
浅表烫伤可遵医嘱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并促进愈合。若出现红肿疼痛,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剂量。
4、水泡处理
直径小于1cm的水泡通常无需刺破,保持完整可自然吸收。较大水泡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抽吸处理,抽吸后保留表皮保护创面。禁止自行挑破水泡,以免引发继发感染。
5、就医治疗
深Ⅱ度及以上烫伤(创面苍白、焦痂形成或累及肌肉骨骼)、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位于头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时,需立即前往烧伤科就诊。严重者可能需清创植皮、静脉补液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若烫伤后出现高热、脓性分泌物、肢体肿胀或感觉减退,提示可能继发感染或神经损伤,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恢复期需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抓挠,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