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直肠疼痛、便血、里急后重以及黏液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腹泻
直肠黏膜受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直肠疼痛
炎症刺激可引发肛门上方约10-15cm处的直肠区域持续性隐痛或灼痛,排便时疼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肛门坠胀感。
3、便血
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时,血液可能附着于粪便表面,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引发贫血,需通过血常规检查评估。
4、里急后重
直肠炎症会导致患者反复产生便意,但排便后仍有排便不净感,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常与直肠刺激征相关。
5、黏液便
炎症反应促使肠黏膜分泌大量黏液,表现为粪便表面覆盖透明或白色黏液,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日常应注意肛门清洁,便后可用温水冲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并根据病因选择抗感染或免疫调节治疗。